加強年輕干部政治教育,是建設忠誠干凈擔當高素質干部隊伍的戰略性、先導性、基礎性工程。年輕干部過硬的政治素質,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,也不會自然而然地保持,必須在實踐和斗爭中磨礪。針對年輕干部政治素質跟蹤難持續、程序難操作、判斷難精準、結果難定論等問題,需要開拓思路、精準破題,源源不斷培養可堪大用、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,推動高質量發展始終走在前。
把握重點與全面的關系。政治素質的內涵和外延非常廣泛,黨對干部先后提出“又紅又專”“革命化、年輕化、知識化、專業化”等要求。進入新時代,習近平總書記提出20字好干部標準、“三嚴三實”、忠誠干凈擔當等要求,既有對傳統的承接,也體現了新時代新要求。做好年輕干部政治素質培養考察,必須緊扣“五看”要求,把政治思維養成貫穿年輕干部培養全過程,針對年輕干部的成長規律和時代特點,從思想淬煉、政治歷練、實踐鍛煉、專業訓練等方面一體發力,推動政治素質這個寬泛“大概念”落細落小到提升政治素質的常態“微操作”,做到政治素質可對照、可感知、可評價。
把握有形與有效的關系。政治素質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,不是幾次轟轟烈烈的集中培訓就能立即提升的,需要對年輕干部日常成長持續關注、一以貫之。建強年輕干部“青訓營”載體,完善“營連排”三級架構,同步設立三級功能型黨組織,落實“支部建在連上”的制度性安排。優化日常培養活動載體,明確政治教育、政治訓練比重不低于“青訓營”活動的70%,各級各類年輕干部培訓中黨性教育課程實現全覆蓋。專門選聘政治輔導員,與年輕干部常態化開展談心談話,指導開展“主題黨日”等組織生活,讓年輕干部時刻接受政治洗禮,自覺堅定“聽黨號令”的政治信念。
把握定量與定性的關系。年輕干部的政治素質不是一成不變的,具有開放、動態、變化等特征。開展年輕干部政治素質綜合研判,既不能僅靠“定量”以分取人,也不能僅靠“定性”主觀臆斷,必須在全面客觀、深入細致調研的基礎上,經過去偽存真、由表及里的分析給出綜合評價。靈活運用“擔當指數”等評價指標,探索“基礎分+參與分+貢獻分-扣分值”的積分機制,分析研判年輕干部政治素質情況。結合活動開展、日常調研、年度考察等,建立成長全程紀實檔案,注重從成長歷程中捕捉政治表現和政治素質相關信息,為全面準確客觀了解年輕干部政治素質提供可靠依據。
把握培養與使用的關系。年輕干部的成長不會一帆風順,要堅持關心關愛,大膽使用,在培養中考準政治素質,在使用中提升政治素質。建立年輕干部理論學習小組,運用全媒體平臺,組織讀書沙龍、業務講壇、領題調研、攻堅打擂等活動,不斷提升年輕干部政治理論素養。樹立“到一線去、從一線來”的鮮明導向,每年選派100名左右年輕干部到農業農村、社會治理、項目建設等基層一線鍛煉,注意從中選拔一批政治素質好、實踐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干部,幫助年輕干部在基層一線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、提升政治素養、錘煉過硬本領、培養良好作風。
?。贤ㄊ型ㄖ輩^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、統戰部部長施驍毅,首發于交匯點新聞先鋒e評)